views
AED
香港長者家庭急救安全完整指南(2025完整版)
一、前言:當「老齡化」成為全港家庭共同的課題
香港正面臨快速的老齡化浪潮。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2024年的報告,香港65歲或以上人口已突破155萬人,佔總人口約22%。
專家預測,至2039年將超過三分之一人口為長者,這意味著幾乎每一個家庭,都可能面對與長者健康、照護及突發疾病有關的挑戰 AED。
其中最具威脅的,就是——心臟驟停(Sudden Cardiac Arrest, SCA)。
這種突如其來的「心跳停止」往往沒有預兆,若未及時急救,患者生還率每延誤1分鐘就下降約10%。
在這樣的現實下,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(AED),不再只是醫療場所的設備,而應成為長者家庭的「基本安全標配」。
二、什麼是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(AED)?
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(AED)是一種能夠自動分析心律,並在必要時施以電擊以恢復正常心跳的便攜式裝置。
它專為非醫療人員設計,操作簡單、步驟清晰,即使是家屬或照護員,也能在緊急情況下快速使用。
🔧 AED的主要組件:
-
主機(內置電源與控制模組)
-
電極貼片(用於貼在患者胸部)
-
語音指令系統(全程語音引導)
-
顯示與提示燈(視覺輔助操作)
AED會自動偵測患者心律,若判定為可電擊心律(如心室纖維顫動),便會指示施行電擊。
若不需電擊,AED會提示繼續進行心肺復甦術(CPR)。
三、心臟驟停 vs 心臟病發作:別再混淆
項目 | 心臟驟停(SCA) | 心臟病發作(Heart Attack) |
---|---|---|
原因 | 心臟電信號異常導致停止跳動 | 血管阻塞導致心肌缺血 |
是否有預兆 | 通常無預兆、突然倒地 | 通常有胸悶、胸痛、呼吸困難 |
是否有意識 | 無意識、無呼吸、無脈搏 | 仍有意識,可能虛弱或疼痛 |
緊急處理 | 立即使用AED + CPR | 立即送院,進行通波仔等治療 |
💬 重點提示:
心臟驟停需「電擊救命」,等待送院會錯失關鍵時間。AED正是讓普通人也能成為「即時救命者」的工具。
四、為何AED對長者家庭至關重要?
1️⃣ 長者是心臟驟停高危族群
心臟老化、血管硬化、心律不整、糖尿病、高血壓等問題,讓長者罹患突發心律異常的風險遠高於年輕人。
2️⃣ 救護車未必能及時到達
根據香港消防處數據,救護車平均反應時間為8至10分鐘。但心臟驟停的「黃金救命時間」只有4分鐘。
在家中備有AED,能即時施救,極大提升生還率。
3️⃣ 家屬能即刻行動,減少恐慌
在突發情況下,家人往往因緊張而失措。AED能提供語音指導,幫助使用者冷靜完成操作。
4️⃣ 為全家提供長遠保障
不僅是長者,年輕人因壓力、肥胖、隱性心臟疾病而猝死的案例也逐年增加。
家中有AED,就是為全家準備的一道生命防線。
五、AED的工作原理
-
自動分析:當電極貼片貼在患者胸口後,AED會自動偵測心律。
-
判斷是否需電擊:若偵測到心室顫動,會語音提示「建議電擊」。
-
安全電擊:確認無人接觸患者後,按下電擊鍵。
-
恢復心律或繼續CPR:若恢復心跳,AED會提示監察;若未恢復,繼續心肺復甦術。
整個過程由AED語音與燈號引導,即使第一次使用也能正確完成。
六、如何選擇家用AED?
🔍 選購指南:
評估項目 | 建議標準 |
---|---|
國際認證 | 應具備CE、FDA或香港衛生署註冊認證 |
語音支援 | 支援繁體中文語音操作 |
電池壽命 | 至少3–5年,具可更換設計 |
電極貼片 | 成人與兒童貼片分開使用 |
重量 | 家用機型應低於2公斤 |
品牌建議 | Philips HeartStart、ZOLL AED Plus、CU Medical iPAD、Mindray BeneHeart |
💰 價格範圍:港幣 $8,000 – $20,000
📦 配件建議:多備一組貼片與電池;若有兒童,購買兒童貼片組。
七、家用AED的安裝與維護
📍 放置位置:
-
應放於客廳、走廊或臥室門外等明顯且易取處
-
避免陽光直射與潮濕
-
家人皆應熟悉位置與操作方法
🧰 維護要點:
-
每月檢查AED「狀態燈」是否亮綠(正常運作)
-
每半年查看電極貼片與電池有效期
-
使用後須立即更換配件並檢測功能
八、AED的使用步驟(實際操作流程)
⚡ 七步救命法:
-
確認現場安全
-
拍肩呼喚 → 無反應
-
撥打999報警並取AED
-
確認無呼吸 → 立即開始CPR
-
打開AED → 按語音指示貼上貼片
-
AED分析心律 → 若建議電擊,確認安全後按下電擊鍵
-
繼續CPR直到AED再提示或救護員到場
📢 提示:
每一次AED電擊後,應立即恢復CPR。AED會自動重新分析心律,確保連續救援不中斷。
九、香港AED普及現況
近年政府與多個機構積極推動AED普及化。
目前AED已廣泛安裝於:
-
港鐵車站
-
商場與超市
-
體育館與學校
-
政府辦事處與社區中心
📱 「AED地圖App」(由消防處及香港紅十字會推出)讓市民可快速查找附近AED位置。
但在「家庭層面」,配備率仍低於5%。
專家建議政府應考慮提供家庭AED資助計劃及社區培訓課程,鼓勵市民參與「全民救命行動」。
十、真實案例:AED如何挽救生命
📍 案例一:荃灣長者突發倒地
82歲婆婆在家中突然暈倒,家人使用自備AED施救,2分鐘內完成電擊,心跳恢復,送院後完全康復。
📍 案例二:港鐵AED成功救人
乘客突發心臟驟停,職員與市民合力使用AED,配合CPR,在救護員到場前成功恢復心律。
這些真實案例印證了:
AED不只是專業設備,而是改變生死的關鍵。
十一、AED與CPR的黃金搭檔
根據香港心臟專科醫學院資料,若同時施行CPR + AED,患者生還率可從5%提升至超過70%。
因此,建議家庭照護者應參與:
-
香港紅十字會或聖約翰救傷會的急救課程
-
學習基本心肺復甦術與AED操作
知識與設備並行,才能真正做到「家庭救命網絡化」。
十二、結語:為生命多準備一分鐘
在高齡化的香港,每個家庭都可能面對突發健康危機。
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(AED)不只是科技產品,而是一種家庭責任與愛的象徵。
當危急時刻來臨,它能為家人爭取最關鍵的幾分鐘。
這一分鐘,可能就是生命的轉捩點。
守護家人的心,從今天開始。
讓AED,成為每個長者家庭的「生命守護者」。 ❤️

Comments
0 comment